↑ 煲手機的彝族牧牛少婦 (攝於元陽愛春藍色梯田)
傳統與現代之間
其實,沒那麼遠 ......
到較偏遠的地區旅行
有時,須收起自己的執見
尤其感性的人
別只順著『心』走
也要讓自己理性地用『眼睛』觀察
穿著傳統服飾的小女孩坐在停車場石雕上
等觀光客跟她合照
靦腆的笑容裡看得出有著些許無奈
不到四歲的女童穿著『工作服』
跟著嬤嬤到景區賣茶葉蛋
妳心疼稚齡的她怎麼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膚質
但別露出悲憫的神情
除了買蛋,不忘獎勵她好乖
仍忍不住將一早尚未食用的早餐麵包及香蕉送她
遇上『不給錢,就搗蛋(糾纏)』的小惡魔
妳也別動氣
或者送她們糖果、氣球當見面禮
轉移她們對『錢』的注意力
大不了不搭理
旅途中所遇也不全然都是小惡魔
在老虎嘴上層等待日落時
一位彝族老奶奶帶著哈尼族小孫女(導遊教我們從服飾分辨族群)前來兜售手工飾品
小女孩眉清目秀是少數不會伸手要錢的孩子
乖巧模樣讓妳主動願意花錢買小物
徵得祖孫同意,也多按了幾張特寫。
當妳心裡還在憂心這些孩子小小年紀跟著大人外出『做生意』
他們受教育的機會是否會被剝奪?
盤算著是否回台灣後透過公益團體支助這些孩子就學經費?
沒過多久即在愛春小村莊農路上便遇上放學的孩童
看孩子的穿著及書包式樣
與我們台灣一般家庭相仿
這才放下心中的擔憂
也慶幸自己方才沒有過分的悲天憫人
↑ 放學回家的路,總是逗留、再逗留啊!
距離多依樹梯田不遠的元陽愛春是一個小村莊
但卻有其特別之處
整個村莊被梯田包圍著
像是遺世獨美的田園風光
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擊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尤其此處梯田每天的早上9-10點左右
如果天氣好有陽光照到旁邊的一座大山再映照到梯田
梯田的水就會呈藍色,非常迷人!
一般旅遊團行程多到多依樹、老虎嘴 ...... 等大景區
少會安排到愛春
因此來藍色梯田者多為攝影團
我們三天來此三趟
終於等到了水藍色的梯田
這一天,經當地人遊說
攝影老師同意出資請當地彝族少婦牽著牛走田埂讓我們拍照
只是啊,這位少婦未免『重視』我們
妝畫得隆重 (讓我們等了近一個小時)
出場時臉上也堆滿了笑意
我故意略去不看
將焦點鎖定在那頭初生之犢喜歡暴衝的可愛模樣
這樣的『擺拍』尚在可接受範圍
拍照點離主體頗有一段距離(我們完全用中長焦段鏡頭將主體拉近)
沒有人指揮她如何擺 pose
完全由她帶著牛隻隨興巡田水
不管是景襯人
還是人帶景
我終究還是須承認
這位彝族紅衣少婦和她的牛隻發揮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旅途中,最迷人的風景往往是在目的地與目的地之間
很喜歡這樣的相遇
雖然快速抓拍
光線和構圖都不合格
但,貼近生活
這趟旅程自由拍照的時間還算充裕
只是,舉目所見
除了梯田,還是梯田 ......
有時,便停在路邊等候金色夕暉灑落村莊映照水田
有時,只是想隨興捕捉『夕陽伴我歸』下工了的身影
好攝之徒難得在旅途中住了一晚五星級旅館
不想去泡溫泉
只想把握任何練習的機會
可惜,晚餐過於豐盛
出得庭園,已錯失傍晚的『迷魅藍』色溫
那,就為翌日拂曉的天光早起吧!
和我一起迎接旭日東昇的
還有為健康運動的早起居民、為生計奔忙的民眾
以及 為求飽餐一頓的水鳥
不能免俗的
最後一晚,還是聽從導遊的安排
在昆明自費觀賞了一場由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編導及擔任藝術總監的大型歌舞《雲南映象》
這個表演擷取了雲南少數民族舞蹈的精華
以歌舞的方式將雲南民族的生活呈現在舞台上
讓世界都能看到這些逐漸失傳的舞蹈
舞台上表演的演員大部分都是偏遠村落的少數民族
導遊給我們的訊息是全場可拍照但禁用閃光燈
於是,我們堂而皇之拿出相機按快門
心想或可嘗試以慢速快門拍舞蹈律動感
沒想到才按一、二張便被工作人員禁止
也罷,不能拍照便用眼睛觀賞
印象最深刻的是
西雙版納的太陽鼓以及連續演出的銅鑔舞、芒鼓、神鼓、老虎鼓...等不同民族的鼓陣
舞者身上彩繪圖騰,在舞台上擊鼓跳舞
畫面和鼓聲充滿了力與美
讓人覺得震撼十足
結束8天7夜 雲南羅平元陽攝旅
歸程,有夕陽相伴。
久未寫出國旅記
一時之間還真不知如何收束
若非想為影像留下文字紀錄
這一篇還真會是遙遙無期
以攝影為主的旅程
常常是早出晚歸中午回住處補眠
比較遺憾的是
在元陽待了四天四夜卻無機會深入村寨多探索當地居民的生活脈動
每思及此
便格外欣羨有能力自由旅行的朋友
在異鄉城鎮能待個十數天甚至逾月
(其實,不在意天數多寡)
說放逐或漫遊皆可
旅行,不只是身體的移動
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心靈大解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