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幾年前無意間發現合歡山是最可親近的山岳
每到夏秋之際總起心動念到此登高靜看壯闊奔騰的雲海
若是時間許可且幸運的話
尚能觀賞晨昏天光雲霞變幻之美
這次,住花蓮的女性攝友Sharon邀約到福壽山拍波斯菊花海星軌
我們一東一西在合歡山會合
在松雪樓住一宿
翌日再前往福壽山
我對波斯菊花海原無太大興趣
但因不曾拍過星軌
有現成老師教學(Sharon是花蓮慈濟社大攝影老師)
也就欣然同行
雖說有友同行
某種程度上 / 某個定義上
也算是獨行
Sharon帶教二位女學生外拍
她們有共同的圈子與話題
我一向拙於社交言詞
再加上怕山路蜿蜒易暈車寧願自己開車
獨處的時間多於群聚
這樣的行程倒也滿合自己的味兒
獨自開車走山路對我而言不是大問題
但礙於先天體質容易有高山反應
首日遂提早出發然後在昆陽、武嶺稍事休息
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海拔高度的變化
( 獨行俠不只我一人,這位騎士亦是單騎上山,天空有鷹翱翔。)
才稍稍感到氣息較為穩定順暢
我便急急搜尋虎杖花的身影
極喜愛合歡秋日滿山遍野的紅色虎杖花
甚至認定合歡秋色因虎杖而豐美
今年來遲了,虎杖花已近尾聲
但仍有幾叢嫣紅笑迎遲到的遊人
在合歡特有的片狀板岩山壁上
山石嶙峋
這叢虎杖迎著驕陽昂然挺立
讓你必須謙卑地仰望她、讚嘆她!
高山植物總令人驚讚她們堅韌的生命力道
環境何其嚴苛
她們卻能歷經考驗生存下來
還綻放如是精采絕倫的美麗花顏
一路尋花拍花
幾至忘我
接到Sharon電話才趕往松雪樓會合
來到合歡山自不容錯過日出日落
我們鎖定合歡主峰
當天傍晚及翌日清晨二次登主峰
據說,從登山口步行約一個小時可登頂(我負重器材慢行大概須二個小時?)
Sharon師生身手矯健
幾個轉彎便不見人影
我雖落後卻也只能一步一腳印慢慢行(氣喘吁吁啊!)
心態上抱持能走到哪兒就拍哪兒
不敢勉強亦不貪多
眼見天光已逐漸呈現冷暖交會
最佳拍攝時刻已然屆至
便停下腳步找尋適當拍攝點
許是天氣還不夠冷(是日傍晚約攝氏5度,翌日清晨約是攝氏2度)、與白天溫差不夠大
這趟未見氣勢磅礡的雲海
雖無豪華大景
但非常享受一個人在山路上拍照的寂靜與清明
(或許知道友人在不遠處,或許路上幾次與和善的攝影人擦肩而過...
總之,並不覺得害怕。)
10/6 合歡金夕
10/6 合歡夕暉 --- 最後的一抹橙光
10/7 合歡初曉
10/7 合歡晨曦 --- 氤氳之外,迷人的粉橘色雲海
第二天來到福壽山農場已過午
我們四處走走晃晃
午後山霧飄逸
大夥開始擔心半夜還能曝得到星軌嗎?
( 農場露營區 )
對我而言,高山田園風光的吸引力遠勝於波斯菊花田
雖因某些因素未能多拍幾張
然心已感受到一畦一畦菜園果園的盎盎然生機,足矣!
(眼睛所見,心有所感,比相機有否拍到更重要,不是嗎?)
( 翌日清晨的高麗菜田 )
( 福壽山蘋果此時正紅 )
( 水氣下的松紅梅 )
回程的路上我仍取道合歡山
在台14甲線石門山登山口與小風口之間
一路捕捉我所鍾情的高山植物身影
( 台灣野薄荷 )
( 抱莖籟蕭 )
( 白花苜蓿 )
(玉山石竹)
好吧,俗話說『醜媳婦總要見公婆』
這是我曝星軌初體驗
月圓之夜本不適合曝星軌
且當日的月落時間是清晨4:15
也就是說中夜必是 "月華如練 "
不必手電筒補光
波斯菊花海 " 亮麗 " 如白晝
相對的,星星也較不明顯
既無能力改變環境,就『既來之,則安之。』吧?!
沒拍成功也無妨
重點在現場有友人指導總比自己獨自依照網路教學瞎子摸象來得穩當些
在Sharon指導下先學會尋找北極星方位
構圖、對焦、調整好相機設定
電子快門設定每30秒一張,每張間隔1秒,讓它自動連拍(估算至天明約90分鐘)
按下快門之後
Sharon與一位同學回車上補眠
我捨不得這月夜的靜好
(也放心不下...首次拍星軌,怎能不全程守候?)
身後的福壽山製茶廠燈火通明
不時飄來一陣陣茶葉烘焙之後的特有香氣
(好想進去跟他們買茶葉沏一壺熱茶啊!)
夜寒霜露重
心中多少掛慮相機鏡頭是否也會披上一層濛濛薄霧?
拍攝結束之後,趕忙在相機螢幕上檢查成像
慶幸霧氣並無大礙
但左上方天空不知何時多了一塊白色雲帶
是霧氣?是遠方有人持手電筒照射?
還是... 根本就是外星人來訪?
呵呵,我的朋友一定猜得到我會喜歡後者的發想!
(初拍,10/8 凌晨 3:00 )
(左上方白色雲帶出現,10/8 凌晨 3:30 左右)
(近 180 張照片以星軌疊圖軟體疊成一張)
這就是我的 starry starry night 首拍
左上方 "白色雲帶 " 無法去除
從星軌軌跡稀疏程度來看
意味夜曝時間不足(最起碼應該要二個小時以上)
以及 月光太亮(還是須謹記月明星稀的道理,弦月時段比較適合!)
向來不是結果論者
能有實地操作的經驗已感到歡欣鼓舞
這一頁記憶須典藏
手握暖暖包...在皎潔月光下...聞茶香...等待天明...
若非快門聲此起彼落
心,肯定跟著夜空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