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廣告不斷的問:
『旅行,有甚麼不一樣?』
許多人都曾經思索旅行的意義,
我喜歡一位朋友這樣的註解:
『旅行於人之必要,
就是找個地方修補變形的自己,
離開的時候,不再是迷失的羊。』
每隔一段時間,
心裏總會有一種想要一個人獨自出去旅行的欲望,
對於像我這般家有老小的人來說,
獨自小旅行,其實只是暫時脫離生活裡的所有一切常軌,
似乎唯有這樣,才能夠單純地以與心貼近的距離和自己對話。
自從踏上好攝之途,
旅行的選擇變得有些不一樣,
行程的規劃總以拍照為主,
有些拍攝點不方便女子隻身前往,
於是,三五攝友相約一台車小旅行也是常有的事。
八月上旬的花東攝旅便是臨時起意,
原本想從合歡山進入太魯閣,
因中橫路段封路,於是改走南台灣彎入台東。
因是自行開車,時間變得十分彈性,
以至於三拖四拉地到下午三點多才聚集完畢,
眼見在傍晚時分無能趕至高雄,
於是,機動彎進台南北門井子腳鹽田等候夕彩,
老天爺也慷慨地送我們一個大驚喜。
一行人餐桌會議討論,
決定不投宿連夜直奔三仙台...
抵達時正是子夜,
無光害的海岸,繁星密布,天鵝絨夜空鑲滿細鑽。
在攝友帶領下,手持手電筒爬上岸邊礁石,
克服在黑暗中對焦的無措感,
這是我第一次夜曝星海,
始知器材之捉襟見肘,雜訊極多... (無力啊 !!!)
話雖如此,仍有著仰望星空的幸福感,
尤其看著流星不時劃過天際,
感受一種無願需許的清明,
喜樂盈滿。
這是一次美好的體驗,
我想,在畢生之年我恆會記得這一夜,
我們靜靜坐在三仙台礁石上,
仰望星空,等待黎明初曉。
像是補償前二次來三仙台的遇雨,
這回大自然天光以孔雀開屏之姿饋賞我豪邁霞彩,興奮莫名啊!
大火燎原,藍與橘不再分明,
陷入一片渾沌。。。
日昇之時,天空的雲象
像極了渾沌之時的異次元空間;
晨昏拍攝之樂,不只在捕捉絢麗的霞彩,
能靜心觀賞天光變幻,
也是極大的樂趣!
才不一會兒工夫,
大地恢復生機盎然的日常軌道...
漁舟近海捕魚,
浪潮大力拍岸。
來到花東翌日,剛好碰上CT 273 蒸氣火車花東首航,
我們雖非鐵道迷,但想機會難得,便加入了『追火車』的行列。
首站先到客城鐵橋等候,
選點時陷入兩難,
一是尚未插秧的水田,一是田水已乾涸的秧田,
有水倒映 vs. 無水的綠秧
最後,大夥兒還是取倒映之美,
你問,怎不各拍幾張 ?
半小時之內聚集了上百人在此等候,已無空位可移動。
事後想想,我們獃,其實可以各據一方,再交換位置,
不過,既是插花,就好玩而已,也無須介懷了。
雖然蒸氣火車才是主要目標,
但我個人更喜歡這張彩繪列車,
想像這般色彩繽紛的的小龍穿越縱谷平原,
思緒便進入了宮崎駿的動漫視界。。。
想想也真有趣,年少求學都在台北,只追公車,沒追過火車;
沒想到後中年的今日因攝影而有追火車的體驗,
只是,此追非彼追,心情不一樣。。。
夜宿吉安;
傍晚到楓林步道拍吉安百萬夜景。
吉安,日據時代的移民村,
街道規劃呈現日本人凡事力求精確的棋盤式規格;
隨著暮色降臨,阡陌縱橫的小鄉鎮搖身一變成了不夜城。
多年前,曾隻身到平溪線、羅東傳藝中心
一路到花蓮和格友凱娣同遊數日,
凱娣就住在吉安,
因此,這次在楓林步道俯瞰吉安夜景時,
不時在寶石般的格子裡尋找凱娣曾帶我走過的街景...
很懷念當年單純無負擔、隨手拍照、從容自在的旅行。
回到文首的廣告詞
『旅行,有甚麼不一樣?』
原意應是明喻旅行的不同只有去過的自己才知道
我將之延伸為『不同目標(或目的或形式)的旅行,有甚麼不一樣?』
我想,我已經有了答案,
最近正在找一台適合旅行用的輕便型相機...